我是一段不羁的公告!
记得给艿艿这 3 个项目加油,添加一个 STAR 噢。
https://github.com/YunaiV/SpringBoot-Labs
https://github.com/YunaiV/onemall
https://github.com/YunaiV/ruoyi-vue-pro

【死磕 Spring】—— IoC 之深入分析 Bean 的生命周期

本文主要基于 Spring 5.0.6.RELEASE

摘要: 原创出处 http://cmsblogs.com/?p=todo 「小明哥」,谢谢!

作为「小明哥」的忠实读者,「老艿艿」略作修改,记录在理解过程中,参考的资料。


在分析 Spring Bean 实例化过程中提到 Spring 并不是一启动容器就开启 bean 的实例化进程,只有当客户端通过显示或者隐式的方式调用 BeanFactory 的 #getBean(...) 方法来请求某个实例对象的时候,它才会触发相应 bean 的实例化进程。当然,也可以选择直接使用 ApplicationContext 容器,因为该容器启动的时候会立刻调用注册到该容器所有 bean 定义的实例化方法。当然,对于 BeanFactory 容器而言,并不是所有的 #getBean(...) 方法都会触发实例化进程,比如 singleton 类型的 bean,该类型的 bean 只会在第一次调用 getBean() 的时候才会触发,而后续的调用则会直接返回容器缓存中的实例对象。

#getBean(...) 方法,只是 bean 实例化进程的入口,真正的实现逻辑其实是在 AbstractAutowireCapableBeanFactory 的 #doCreateBean(...) 中实现,实例化过程如下图:

原来我们采用 new 的方式创建一个对象,用完该对象在其脱离作用域后就会被回收,对于后续操作我们无权也没法干涉,但是采用 Spring 容器后,我们完全摆脱了这种命运,Spring 容器将会对其所有管理的 Bean 对象全部给予一个统一的生命周期管理,同时在这个阶段我们也可以对其进行干涉(比如对 bean 进行增强处理,对 bean 进行篡改),如上图。

1. bean 实例化

#doCreateBean(...) 方法中,首先进行 bean 实例化工作,主要由 #createBeanInstance(...) 方法实现,该方法返回一个 BeanWrapper 对象。BeanWrapper 对象是 Spring 的一个低级 Bean 基础结构的核心接口,为什么说是低级呢?因为这个时候的 Bean 还不能够被我们使用,连最基本的属性都没有设置。而且在我们实际开发过程中,一般都不会直接使用该类,而是通过 BeanFactory 隐式使用。

BeanWrapper 接口有一个默认实现类 BeanWrapperImpl,其主要作用是对 Bean 进行“包裹”,然后对这个包裹的 bean 进行操作,比如后续注入 bean 属性。

在实例化 bean 过程中,Spring 采用“策略模式”来决定采用哪种方式来实例化 bean,一般有反射和 CGLIB 动态字节码两种方式。

InstantiationStrategy 定义了 Bean 实例化策略的抽象接口,其子类 SimpleInstantiationStrategy 提供了基于反射来实例化对象的功能,但是不支持方法注入方式的对象实例化。CglibSubclassingInstantiationStrategy 继承 SimpleInstantiationStrategy,他除了拥有父类以反射实例化对象的功能外,还提供了通过 CGLIB 的动态字节码的功能进而支持方法注入所需的对象实例化需求。默认情况下,Spring 采用 CglibSubclassingInstantiationStrategy。

关于 Bean 实例化的详细过程,请参考以下几篇文章:

  1. 【死磕 Spring】—— IoC 之加载 bean:创建 bean(一)之主流程
  2. 【死磕 Spring】—— IoC 之加载 bean:创建 bean(二)之实例化 Bean 对象(1)
  3. 【死磕 Spring】—— IoC 之加载 bean:创建 bean(三)之实例化 Bean 对象(2)
  4. 【死磕 Spring】—— IoC 之加载 bean:创建 bean(四)之属性填充
  5. 【死磕 Spring】—— IoC 之加载 bean:创建 bean(五)之循环依赖处理
  6. 【死磕 Spring】—— IoC 之加载 bean:创建 bean(六)之初始化 Bean 对象

对于 BeanWrapper 和 具体的实例化策略,LZ 在后面会专门写文章来进行详细说明。

2. 激活 Aware

当 Spring 完成 bean 对象实例化并且设置完相关属性和依赖后,则会开始 bean 的初始化进程( #initializeBean(...) ),初始化第一个阶段是检查当前 bean 对象是否实现了一系列以 Aware 结尾的的接口。

Aware 接口为 Spring 容器的核心接口,是一个具有标识作用的超级接口,实现了该接口的 bean 是具有被 Spring 容器通知的能力,通知的方式是采用回调的方式。

在初始化阶段主要是感知 BeanNameAware、BeanClassLoaderAware、BeanFactoryAware 。代码如下:

// AbstractAutowireCapableBeanFactory.java

private void invokeAwareMethods(final String beanName, final Object bean) {
if (bean instanceof Aware) {
// BeanNameAware
if (bean instanceof BeanNameAware) {
((BeanNameAware) bean).setBeanName(beanName);
}
// BeanClassLoaderAware
if (bean instanceof BeanClassLoaderAware) {
ClassLoader bcl = getBeanClassLoader();
if (bcl != null) {
((BeanClassLoaderAware) bean).setBeanClassLoader(bcl);
}
}
// BeanFactoryAware
if (bean instanceof BeanFactoryAware) {
((BeanFactoryAware) bean).setBeanFactory(AbstractAutowireCapableBeanFactory.this);
}
}
}
  • BeanNameAware:对该 bean 对象定义的 beanName 设置到当前对象实例中
  • BeanClassLoaderAware:将当前 bean 对象相应的 ClassLoader 注入到当前对象实例中
  • BeanFactoryAware:BeanFactory 容器会将自身注入到当前对象实例中,这样当前对象就会拥有一个 BeanFactory 容器的引用。

当然,Spring 不仅仅只是提供了上面三个 Aware 接口,而是一系列:

  • LoadTimeWeaverAware:加载Spring Bean时织入第三方模块,如AspectJ
  • BootstrapContextAware:资源适配器BootstrapContext,如JCA,CCI
  • ResourceLoaderAware:底层访问资源的加载器
  • PortletConfigAware:PortletConfig
  • PortletContextAware:PortletContext
  • ServletConfigAware:ServletConfig
  • ServletContextAware:ServletContext
  • MessageSourceAware:国际化
  • ApplicationEventPublisherAware:应用事件
  • NotificationPublisherAware:JMX通知

更多关于 Aware 的请关注:《【死磕 Spring】—— IoC 之深入分析 Aware 接口》

3. BeanPostProcessor

初始化第二个阶段则是 BeanPostProcessor 增强处理,在该阶段 BeanPostProcessor 会处理当前容器内所有符合条件的实例化后的 bean 对象。它主要是对 Spring 容器提供的 bean 实例对象进行有效的扩展,允许 Spring 在初始化 bean 阶段对其进行定制化修改,如处理标记接口或者为其提供代理实现。

BeanPostProcessor 接口提供了两个方法,在不同的时机执行,分别对应上图的前置处理和后置处理。代码如下:

public interface BeanPostProcessor {

@Nullable
default Object postProcessBeforeInitialization(Object bean, String beanName) throws BeansException {
return bean;
}

@Nullable
default Object postProcessAfterInitialization(Object bean, String beanName) throws BeansException {
return bean;
}

}

更多关于 BeanPostProcessor 的请关注:《【死磕 Spring】—— IoC 之深入分析 BeanPostProcessor》

4. InitializingBean 和 init-method

InitializingBean 是一个接口,它为 Spring Bean 的初始化提供了一种方式,它有一个 #afterPropertiesSet() 方法,在 bean 的初始化进程中会判断当前 bean 是否实现了 InitializingBean,如果实现了则调用 #afterPropertiesSet() 方法,进行初始化工作。然后再检查是否也指定了 init-method ,如果指定了则通过反射机制调用指定的 init-method 方法。代码如下:

// AbstractAutowireCapableBeanFactory.java

protected void invokeInitMethods(String beanName, final Object bean, @Nullable RootBeanDefinition mbd)
throws Throwable {
// 首先会检查是否是 InitializingBean ,如果是的话需要调用 afterPropertiesSet()
boolean isInitializingBean = (bean instanceof InitializingBean);
if (isInitializingBean && (mbd == null || !mbd.isExternallyManagedInitMethod("afterPropertiesSet"))) {
if (logger.isTraceEnabled()) {
logger.trace("Invoking afterPropertiesSet() on bean with name '" + beanName + "'");
}
if (System.getSecurityManager() != null) { // 安全模式
try {
AccessController.doPrivileged((PrivilegedExceptionAction<Object>) () -> {
// 属性初始化的处理
((InitializingBean) bean).afterPropertiesSet();
return null;
}, getAccessControlContext());
} catch (PrivilegedActionException pae) {
throw pae.getException();
}
} else {
// 属性初始化的处理
((InitializingBean) bean).afterPropertiesSet();
}
}

if (mbd != null && bean.getClass() != NullBean.class) {
// 判断是否指定了 init-method(),
// 如果指定了 init-method(),则再调用制定的init-method
String initMethodName = mbd.getInitMethodName();
if (StringUtils.hasLength(initMethodName) &&
!(isInitializingBean && "afterPropertiesSet".equals(initMethodName)) &&
!mbd.isExternallyManagedInitMethod(initMethodName)) {
// 激活用户自定义的初始化方法
// 利用反射机制执行
invokeCustomInitMethod(beanName, bean, mbd);
}
}
}

对于 Spring 而言,虽然上面两种方式都可以实现初始化定制化,但是更加推崇 init-method 方式,因为对于 InitializingBean 接口而言,他需要 bean 去实现接口,这样就会污染我们的应用程序,显得 Spring 具有一定的侵入性。但是由于 init-method 是采用反射的方式,所以执行效率上相对于 InitializingBean 接口回调的方式可能会低一些。

更多关于 init 的请关注:《【死磕 Spring】—— IoC 之 深入分析 InitializingBean 和 init-method》

5. DisposableBean 和 destroy-method

与 InitializingBean 和 init-method 用于对象的自定义初始化工作相似,DisposableBean和 destroy-method 则用于对象的自定义销毁工作。

当一个 bean 对象经历了实例化、设置属性、初始化阶段,那么该 bean 对象就可以供容器使用了(调用的过程)。当完成调用后,如果是 singleton 类型的 bean ,则会看当前 bean 是否应实现了 DisposableBean 接口或者配置了 destroy-method 属性,如果是的话,则会为该实例注册一个用于对象销毁的回调方法,便于在这些 singleton 类型的 bean 对象销毁之前执行销毁逻辑。

但是,并不是对象完成调用后就会立刻执行销毁方法,因为这个时候 Spring 容器还处于运行阶段,只有当 Spring 容器关闭的时候才会去调用。但是, Spring 容器不会这么聪明会自动去调用这些销毁方法,而是需要我们主动去告知 Spring 容器。

  • 对于 BeanFactory 容器而言,我们需要主动调用 #destroySingletons() 方法,通知 BeanFactory 容器去执行相应的销毁方法。
  • 对于 ApplicationContext 容器而言,调用 #registerShutdownHook() 方法。

6. 实践验证

下面用一个实例来真实看看看上面执行的逻辑,毕竟理论是不能缺少实践的:

public class LifeCycleBean implements BeanNameAware,BeanFactoryAware,BeanClassLoaderAware,BeanPostProcessor,
InitializingBean,DisposableBean {

private String test;

public String getTest() {
return test;
}

public void setTest(String test) {
System.out.println("属性注入....");
this.test = test;
}

public LifeCycleBean(){ // 构造方法
System.out.println("构造函数调用...");
}

public void display(){
System.out.println("方法调用...");
}

@Override
public void setBeanFactory(BeanFactory beanFactory) throws BeansException {
System.out.println("BeanFactoryAware 被调用...");
}

@Override
public void setBeanName(String name) {
System.out.println("BeanNameAware 被调用...");
}

@Override
public void setBeanClassLoader(ClassLoader classLoader) {
System.out.println("BeanClassLoaderAware 被调用...");
}

@Override
public Object postProcessBeforeInitialization(Object bean, String beanName) throws BeansException {
System.out.println("BeanPostProcessor postProcessBeforeInitialization 被调用...");
return bean;
}

@Override
public Object postProcessAfterInitialization(Object bean, String beanName) throws BeansException {
System.out.println("BeanPostProcessor postProcessAfterInitialization 被调用...");
return bean;
}

@Override
public void destroy() throws Exception {
System.out.println("DisposableBean destroy 被调动...");
}

@Override
public void afterPropertiesSet() throws Exception {
System.out.println("InitializingBean afterPropertiesSet 被调动...");
}

public void initMethod(){
System.out.println("init-method 被调用...");
}

public void destroyMethdo(){
System.out.println("destroy-method 被调用...");
}

}
  • LifeCycleBean 继承了 BeanNameAware , BeanFactoryAware , BeanClassLoaderAware , BeanPostProcessor , InitializingBean , DisposableBean 六个接口,同时定义了一个 test 属性用于验证属性注入和提供一个 #display() 方法用于模拟调用。

配置如下:

<bean id="lifeCycle" class="org.springframework.core.test.lifeCycleBean"
init-method="initMethod" destroy-method="destroyMethdo">
<property name="test" value="test"/>
</bean>
  • 配置 init-methoddestroy-method

测试方法如下:

// BeanFactory 容器一定要调用该方法进行 BeanPostProcessor 注册
factory.addBeanPostProcessor(new LifeCycleBean()); // <1>

LifeCycleBean lifeCycleBean = (LifeCycleBean) factory.getBean("lifeCycle");
lifeCycleBean.display();

System.out.println("方法调用完成,容器开始关闭....");
// 关闭容器
factory.destroySingletons();

运行结果:

构造函数调用...
构造函数调用...
属性注入....
BeanNameAware 被调用...
BeanClassLoaderAware 被调用...
BeanFactoryAware 被调用...
BeanPostProcessor postProcessBeforeInitialization 被调用...
InitializingBean afterPropertiesSet 被调动...
init-method 被调用...
BeanPostProcessor postProcessAfterInitialization 被调用...
方法调用...
方法调用完成,容器开始关闭....
DisposableBean destroy 被调动...
destroy-method 被调用...
  • 有两个构造函数调用,是因为要 <1> 处注入一个 BeanPostProcessor(你也可以另外提供一个 BeanPostProcessor 实例)。

根据执行的结果已经上面的分析,我们就可以对 Spring Bean 的声明周期过程如下(方法级别):

  1. Spring 容器根据实例化策略对 Bean 进行实例化。
  2. 实例化完成后,如果该 bean 设置了一些属性的话,则利用 set 方法设置一些属性。
  3. 如果该 Bean 实现了 BeanNameAware 接口,则调用 #setBeanName(String beanName) 方法。
  4. 如果该 bean 实现了 BeanClassLoaderAware 接口,则调用 setBeanClassLoader(ClassLoader classLoader) 方法。
  5. 如果该 bean 实现了 BeanFactoryAware接口,则调用 setBeanFactory(BeanFactory beanFactory) 方法。
  6. 如果该容器注册了 BeanPostProcessor,则会调用#postProcessBeforeInitialization(Object bean, String beanName) 方法,完成 bean 前置处理
  7. 如果该 bean 实现了 InitializingBean 接口,则调用#afterPropertiesSet() 方法。
  8. 如果该 bean 配置了 init-method 方法,则调用其指定的方法。
  9. 初始化完成后,如果该容器注册了 BeanPostProcessor 则会调用 #postProcessAfterInitialization(Object bean, String beanName) 方法,完成 bean 的后置处理。
  10. 对象完成初始化,开始方法调用。
  11. 在容器进行关闭之前,如果该 bean 实现了 DisposableBean 接口,则调用 #destroy() 方法。
  12. 在容器进行关闭之前,如果该 bean 配置了 destroy-method ,则调用其指定的方法。
  13. 到这里一个 bean 也就完成了它的一生。
总访客数 && 总访问量